江门市西瑞动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品牌分类
联系我们
德 维 乐
电话:0750 - 6219909
手机:13514031626

中 奥 绿 康
电话:0750 - 6219909
手机:13400910038
新闻中心您的位置:中奥生物 > 新闻中心
第三章:对虾病害发生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9/8/24 16:11:09  阅读:1266次

  一、外界环境的因素 

  在对虾的养殖过程中,能够影响虾塘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自然条件变化;人为因素;致病生 

物侵害。 

  (一)自然条件 

  不同种类的对虾对水体的盐度、温度、溶解氧和酸碱度等都十分敏感。在养殖生产中,如果在高盐度范围内幅超过5×10-3,低盐度范围内变幅超过临界点,都会给对虾养殖带来极大的冲击。各种对虾对水温的要求也有所差别。所以要把握对虾养殖的时间。对虾对水质酸碱度(PH值)要求一般在7.8~8.5的弱碱范围内,当水质PH值低于7.6时,其脱壳功能会受到影响,低于5.0时则会死亡;同样酸碱度过高,PH值超过9.0以上时,水中的分子态氨氮升高数倍,水中其他有毒成分增加,病菌繁殖抑制对虾的代谢机能,对虾生长缓慢,轻则因抵 

抗力弱而易生病,重则由于中毒或病害发作而死亡。另外养殖对虾要特别注意虾塘中的溶解氧应在4~6毫克/升为宜。在降雨天要特别注意启动增氧机或扬水泵,以防对虾因缺氧浮头而窒息死亡。 

  在选择虾塘时要特别注意水质的污染问题,水质污染会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有的虾塘建在内湾滩涂这些地方大多受到工农业排污的严重威胁,不利于健康养殖。必须严格遵照渔业水域水质的标准处理虾塘的底质和保持良好稳定的水环境,保证对虾健康养殖。 

  当养殖环境由于自然条件突然改变时,如高温、寒潮、暴雨、台风过后,会造成虾池水环境中理化因子变化骤然变化(或毒害因子含量过大),池内大量藻类死亡,池水突然变清,水质恶化,病原体集中于池底,溶解氧降低。对虾对突然而来的压力难以承受,会发生突然的“应激反应”。如果环境压力超过了对虾适应能力,会干扰对虾正常机能,使对虾产生“紧迫感”,对虾某些内分泌酶活性受到影响,导致能量耗竭、抵抗力下降,诱发病原从慢性转化为急性感染。病毒可在体内潜伏数日之久,大量复制增加、导致病毒病发作,对虾大量死亡。 

  自然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和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形成破坏的波动和恶性偱环;影响程度不同、受害程度亦不同,轻时原有生态系统可以恢复自我平衡,而严重时很难恢复,养殖环境(即虾池)一旦受到损害,应及时进行恢复,所采用的一切恢复措施,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和对虾健康养殖方式。可采用化学、物理、生物工程学等技术手段进行调控,如果人工调节起到显著作用,则生态环境在短期内恢复平衡,取得较好的效果。显然,养殖生态环境的突然和恶化是导致对虾病害的外部诱发因素,切勿轻视。 

  (二)人为因素 

  养殖过程中,引起虾病发生的原因,除了外界环境因素之外,大多是因为养殖管理不当,造成人为的致病因素,必须引起重视。人为因素包括: 

  (1)清塘消毒不彻底,有的虾塘底质酸性大,施肥不科学,水肥不起来;有的虾塘水太浅,污泥有机质含量高,造成污染严重,病菌繁殖。 

  (2)放养密度不当,由于放养量过大,必然产生饲料利用率过低,水体废物增加,耗氧增大,致使对虾个体小不均,个体瘦小的原因争不到食物,抗病力差而死亡。如果放养密度过小,则浪费水体和人力、物力,也是不合理的做法。 

  (3)虾苗质量差,并用低劣饲料养殖,甚至用不清洁的虾杂鱼,或投喂发臭已酵变质的饲料,严重污染水质,引来对虾发病和死亡,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传染性虾病大流行,有的导致斤虾无收,全军覆灭。 

  (4)没有进行虾塘水质监测,滥用药物,盲目使用有毒禁用的药物,不对症下药,结果只能促使病害大暴发,不可收拾。 

  (5)饲料不当,混养不合理,如放养鱼类过量,与虾争食,有喧宾夺主之弊。 

  二、对虾内部机能变化 

  外界自然环境改变,外来的应激压力引起对虾生病或死亡,或削弱其机体的抗病能力。然而,同样的外界环境变化不一定产生同样的结果,就是同一类的对虾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命运,这与对虾本身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在调查对虾疾病发生的原因时,要了解对虾种苗的来源,分析对虾机体的内在因素与外界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分别主要及次要的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定。 

  (一)生活特性 

  我国养殖对虾的种类很多,北方以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为主,近年也引进南美白对虾;南方养殖的种类也不少,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和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和南美蓝对虾等。在南方三省即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当前以养殖斑节对虾、南美对虾为主,也养殖日本对虾等每个种类均有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对水环境的要求,饲料营养的要求等均不相同,它们的生存习性和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如果达不到各自的要求,必然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二)生理机能 

  对虾在养殖过程需要脱壳才能生长,对虾成长过程需脱几十次,脱壳期间个体最脆弱,最易敌害或同类侵袭,同时最易感染疾病。虾在脱壳时,连其前、后肠的甲壳质也要脱换,在脱壳时也可以脱去一些寄生虫和其他附着物,当饲料供给充足,营养全面时,会产生一次飞跃性生长。因此,脱壳对虾的生长、生存有密切关系。 

  (三)对虾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那么,对虾疾病是如何传播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从传染源到新的宿主(对虾)之间的传播需通过一定的媒介,即传播途径,虾病传播的途径有两条: 

  1、垂直传播途径 

  亲虾(母虾)通过繁殖将病毒传播给虾苗(子代)。病毒病发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病菌,然后才是病毒。养殖池中弧菌感染后,对虾成活率下降,弧菌的代谢作用使虾池内环境发生变化;弧菌是病毒的诱发因子,当环境受到弧菌感染时,对虾免疫力下降,此时病毒趁机大量繁殖,暴发病毒。病毒可在短短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内增殖,少量弧菌对对虾无大影响,而大量感染弧菌时虾体内病毒会大量繁殖。病菌、病毒二重感染后,很快就会出现暴发性流行病害。病毒一般经鳃和口腔进入虾体内,破坏对虾的造血功能和消化腺功能而导致对虾的死亡。 

  2、虾池病毒的水平(横向)传播 

  ① 病毒通过虾池的污染 传播 健康对虾。 

  ② 海水中病毒粒子 传播 健康对虾。 

  ③ 病毒的中间宿住媒介——虾池中的甲壳动物传播健康对虾。甲壳动物包括野生虾类、蟹类与龙虾类。其他宿主有丰年虫、桡足类等。 

  ④ 虾类中病虾、死虾 传播 健康对虾。 

  ⑤ 空中飞鸟或池边鼠类等摄食病虾传播健康对虾。

Copyright © 2019 WWW.IGREECON.COM - 中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s.